⦾  你知道穿襪子睡覺可以幫助入睡嗎?
⦾  你知道睡眠品質不好會有什麼影響嗎?
⦾  你知道要怎麼改善睡眠品質嗎? 
		
	
	
		
 
	
	
		睡眠品質不好會影響到生理及心理,使身體的內分泌及自律神經失調,有嚴重睡眠問題的人更是需要重視此問題,避免睡眠狀況擾亂日常生活與工作,而睡不飽會引起情緒起伏大、判斷力降低、注意力不集中、眼睛不適浮腫、眼皮下垂、皮膚狀況不佳、免疫系統受損等害處。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調查發現,有四成民眾睡眠品質不佳,且平均睡眠時間不到7小時,因此如何改善睡眠品質成為一大課題,下列為大家整理出改善睡眠品質的四大方式: 
	
	
		 一、善用調節溫度的工具  
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(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)在其網站上說:「有證據顯示,利用襪子或其他暖和雙腳的方法可能可以降低你的核心體溫,並幫助你更快入睡」,因此睡覺時穿上襪子,可以讓雙腳暖和起來,增加足部的血液流量,讓血管擴張,這時,身體會通過皮膚釋放熱量,降低核心體溫,告訴大腦「該睡覺了」,讓大腦更快開始進入睡眠週期,人體更快速的入睡。
在寒冷的冬天,溫度經常讓人冷到手腳冰冷睡不好,這時穿一雙羊毛襪或是遠紅外線襪,有助於調節身體中心體溫、幫助保暖,同時也能預防熱潮紅、減少雷諾氏綜合症風險、改善腳跟乾裂以及促進氣血循環,但要注意的是,要記得不要穿著有「鬆緊帶」的襪子,以免造成反效果,讓血液循環不了唷,若是覺得穿著襪子還是不夠保暖、睡不好,也可以搭配使用電熱毯,將溫度控制在30度左右,並且定時1~2小時,才是最舒適、最安全的!而在夏天則是可以在睡前先讓空調於20度左右運轉,並在理想狀態下維持室內溫度直到早上,同時也要注意臥室濕度,冷氣會使濕度上升,對人體造成影響,且人處在濕度小的環境時,才能有效散熱、感覺到涼意,由此可知,控制好空氣的乾溼程度也是一大學問。
 
	
	
		
	
	
		
	
	
		 二、打造適合睡眠的溫度  
有研究指出,適合睡覺的溫度細分為「床上溫度」與「室內溫度」,適合人體睡眠的床上平均溫度,落在 30.3℃~32.5℃ 之間,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則指出,最適宜睡眠的臥室溫度約為16~20度,因為這個溫度能讓體溫自然下降,促進入眠。在睡覺時,身體核心溫度會緩緩下降,使血管擴張、身心放鬆,而漸漸進入深層睡眠,睡眠醫學期刊《Sleep Medicine Reviews》發表過一篇文章,表示睡前1~2個小時,進行最短10分鐘的熱水淋浴、足浴或全身浴,可以顯著改善人體的整體睡眠品質,同時將縮短約10分鐘的入眠時間,使人可以有效改善睡眠品質,能更快、更好的入眠,並讓人自律神經系統中的交感神經漸漸平靜放鬆,安定緊繃的情緒。
 
	
	
		
	
	
		
	
	
		  三、改善環境  
在睡前人類透過最直接的感覺-嗅覺,來安定神經、舒緩壓力、鬆弛緊張、減低焦慮,經由自然的香味,影響大腦中主掌情緒的邊緣系統,讓白天躁動的心情能安靜下來,有助於更快入睡;睡覺的床墊也是十分重要,不舒服的床墊會縮短約 1 小時的睡眠時間,若是你睡不慣目前的床墊,或是你的床齡將近十年,那就該換一張床,確保睡眠品質了!而在睡覺時,光線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,在理想的情況下,睡覺時房間最好是全黑的,醒來時要有自然明亮的光,如此一來不但可以睡得又香又甜,隔天一早醒來又能精神百倍!。
除了上述所說,還要記得保持空氣流通,以防臥室裡面二氧化碳濃度太高而缺氧,還有要經常清潔,減少灰塵,若有需要可以使用空氣清淨機,幫助維持清新空氣、增加空氣含氧量、減少室內落塵。
 
	
	
		
	
	
		
	
	
		 四、養成良好睡眠習慣  
在睡前聽放鬆的音樂、看書閱讀、伸展運動、洗熱水澡或冥想等,有助於讓睡前的情緒平緩下來並幫助睡眠;睡前盡量少喝咖啡與酒,咖啡因的代謝時間需要大約6小時,在這期間會讓你持續保持清醒,而有些許人在晚上喜歡小酌幾杯助眠,但這是錯誤的哦!就算是小量的酒,也是會降低睡眠品質約9.3%的,此外,睡前也不要使用手機或電腦,手機與螢幕發出的藍光,會刺激皮質醇分泌,並降低褪黑激素的產生,使你到該睡覺時間,還是會沒有睡意。
除了睡前習慣外,也可以養成固定的睡覺、起床時間,固定一致的睡眠時間可以讓身心建立起睡眠習慣,時間到了就想睡,早上也能自然醒,規律的睡眠節律是可以提高睡眠品質的哦!